晉達資產管理:沒有全面轉型,淨零碳排放將會是不設實際的空想

創辦人及行政總裁杜漢誠即將出席第26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6)的 Green Horizon Summit 小組會議,他主張「潔淨的投資組合」將不會帶來應對氣候危機所需要的轉變

2021年11月3日

2021年11月3日,香港 – COP 26 已經展開,而我們必須承認一個關於推動淨零碳排放 (net zero)、無可爭辯且發人省思的事實 – 任何對整個世界都起不了作用的努力,在任何地方都將無法獲得成功。發展一條有利於發達市場而犧牲其他市場的道路,只能達致部分淨零碳排放,而非真正的淨零碳排放。Ninety One 晉達資產管理作為一家始於南非的公司,可能比大多數人更了解這方面的必要性。太多國家、企業及資產配置者(資產管理者及資產擁有者)將在本世紀中葉之前達成此一目標視為與數字的個別競賽,而非與時間的合作競賽。

現在是時候齊心協力、加快腳步為地球做正確的事。我們必須告別流行語、漂綠、營銷噱頭以及政策博弈,我們有責任創造一個可行的協議使全球79億人公平轉型,其中大多數人居住在新興市場且受到不成比例的影響。他們長期甚至無限期地依賴污穢的能源或工業,而且得不到任何鼓勵及支持。

挑戰在於 – 許多投資者只專注於減少自身匯報的碳排放,或是減少「投資組合的碳排放」,過度短視地專注於「潔淨的投資組合」,並且只挑選能夠綠化投資組合的投資而非提倡真實世界的減碳,並不會帶來應對氣候危機所需的轉變。他們所做的事情,是創造各自獨立並所謂的潔淨投資組合,而把重度污染者的問題留給其他人,甚至是不良的擁有者。舉例來說,在典型的全球股票投資組合中,降低金磚五國加上印尼 50%的持倉將導致投資組合所匯報的碳強度減少 3%。這些國家在指數中的權重僅為 8%,這可能是撤資比參與更具吸引力的其中一個原因。這使機構投資者有誘因去考慮抽離和避開這些市場。在新興市場的經驗告訴我們需要一個不同的方案。

撤資是不負責任的,且單純表明對氣候危機缺乏了解或是透明度。撤資並無法應對氣候危機,只會使其更加惡化。雖然新興市場如今佔全球年度排放量的三分之二以上,而經合組織成員國 (OECD) 佔歷史累積排放量的五分之三。按人均計算,這是世界其他地區的七倍。現在不是富裕國家及其投資者、資產擁有者和機構排除其他國家的時候。如果「購買已發展市場、出售新興市場」的趨勢確立,新興市場可能會在每年需要額外2.5萬億美元為其能源轉型提供資金的時候,以填補投資資本缺口。

我們必須把重點投放於國家和公司在2050 年前實現淨零排放的長期轉型計劃上,而不是短期的減排。我們必須要求資產擁有者訂立明確的轉型計劃。這需要耐心的務實主義而不是即時的「潔淨」— 或者專注於「轉型融資」而不是「淨零碳排放融資」。此外,我們必須適當考慮每個國家所身處的情境、其為世界共同淨零碳排放目標做出貢獻的潛力,以及具體的轉型道路。

此外,資產配置者應該將資金投入轉型融資之中 - 無論是專屬配置,或者是衡量和監控核心投資組合氣候目標的方式。資產管理者則必須發展具備完整性及框架的適當工具,以確保轉型的承諾不是漂綠。

創建金融工具以協助資產配置者結合投資組合與真實世界的全面減碳至關重要。這些工具將引領資本至推動世界更接近碳中和的公司及計劃,並使較貧窮國家有機會參與淨零碳轉型。

關注焦點:電氣化

包含印度南非印尼在內的許多新興市場,仍然大量依賴煤炭發電,同時化石燃料佔總碳排放的2540%。交通運輸佔另外的9%至18%。由於電動車需要潔淨能源電網來實現效益,因此透過削減發電的碳排放,將可應對許多新興市場4050%的總排放量。

四大需要發展的資金領域,以帶動發展中地區的發電更加潔淨:

  1. 需要擴大可用資金以推廣可再生能源
  2. 需要擴大投資並用於拓展輸電基礎設施
  3. 為國家公用事業加速關閉高污染發電廠提供誘因
  4. 在消除對化石燃料的依賴的同時,為受影響的勞工及社區提供公平轉型的資金

私營機構必須帶頭推動轉型計劃並提供大量的綠色融資。對政府、政策決策者及資產配置者而言,這將是一條漫長但正確的道路。透過公平且全面的轉型,全世界可從中受益。

Ninety One 晉達資產管理創辦人及行政總裁杜漢誠 (Hendrik du Toit) 將於今日下午3時15分(格林威治標準時間),在COP 26的 Green Horizon Summit的小組會議中討論 ‘Mobilising private capital in emerging markets’。請點擊連結,以登記觀看直播。

重要資訊

本文的資訊可能會討論一般的市場活動或行業趨勢,不擬作為預測、研究或投資建議的憑據。本文提供的經濟及市場觀點反映晉達資產管理截至所示日期的判斷,可能會隨時更改,恕不另行通知。概不保證所表達的觀點及意見正確無誤,可能未能反映整個晉達資產管理的觀點,按不同的投資目標可能會表達不同的觀點。儘管我們認為來自外部的任何資訊均為可靠的,但我們並未對其作出獨立審核,因此我們不能保證其準確性或完整性。晉達資產管理的內部數據可能未經審核。晉達資產管理未有提供法律或稅務建議。準投資者在作出與稅收相關的投資決定之前,應諮詢其稅務顧問。

本通訊僅視為一般資訊,並非投資邀請,亦不構成提呈出售。投資涉及風險。此並非對任何特定證券作出買入、沽售或持有之建議。概無聲明任何投資將會或可能取得類似過往的利潤或虧損,或將會避免出現重大損失。本文中提及的證券或投資產品可能未有在任何司法管轄區註冊。

本通訊可能載有連至由第三方發佈或營運網站的連結。提供此連結不代表對第三方網站中所包含的任何信息有任何關聯、贊助、認可、核准、驗證或監控。晉達資產管理並未審查任何第三方網站的準確性或完整性,亦不對任何第三方網站的內容承擔任何責任,閣下需承擔使用或連至該連結的風險。

於香港,本通訊由晉達資產管理香港有限公司發行,並未經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證監會)審核。

除非另有授權,否則未經晉達資產管理事先書面同意,不得將本文件資料顯示、複製、傳送或以其他方式提供給任何第三方。©2021年晉達資產管理。版權所有。

所列示的過往表現數據並不反映未來表現。投資者應注意,投資帶有風險。投資者應參閱銷售文件以了解詳情,包括風險因素。本網站未經香港證監會審查。

一經點擊以下投資者關係的連結,閣下將離開專為香港零售投資者提供資料的本網站,進入全球網站。

務請注意,全球網站並非以香港投資者為對象。該網站未經香港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證監會」)審閱。該網站可能包含未經證監會認可的基金及其他投資產品的資料,因此不得向香港零售投資者銷售。該網站亦可能包含據稱由晉達集團旗下的香港境外公司提供或採取的投資服務/策略的資料。

本網站所載的任何產品文件及資料僅供參考,並供位於有關資料及其使用並無違反當地法律或規例的司法管轄區或國家的人士或實體使用。

發行人:晉達資產管理香港有限公司
電郵:[email protected] 
電話:(852) 2861 6888
傳真:(852) 2861 6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