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投資觀點 | 環球環境

波動市況締造投資機會

環境股票受到低迷的市場氣氛衝擊。隨著能源轉型的推進,這帶來新的機會參與預期將錄得快速增長的經濟領域。Deirdre Cooper和Graeme Baker為投資者評估減碳領域的前景。

2023年11月27日

3分鐘

Deirdre Cooper
Graeme Baker
Atul Shinh
環球環境 | 與Deirdre Cooper和Graeme Baker的 Q&A
請收聽可持續股票主管 Deirdre Cooper和投資組合經理Graeme Baker對減碳領域前景的評估。
0:00
0:00
Q 減碳股在過去一年表現反覆,主要受到哪些因素影響?

首先,加息環境不利潔淨能源公用事業公司及其他集中於可再生能源的公司的股票。對後者來說,市場一直關注其資本成本。然而,在當前的利率水平下,能源轉型開支仍然處於明顯可負擔的範圍。在氣候方案領域中,風力和太陽能等「潔淨」技術的成本普遍仍然遠低於「骯髒」技術。其次,由於不少領先全球的氣候方案公司處於中國,對中國股市的負面情緒影響了這個投資領域。

Q 您對 2024 年及以後的投資前景有何見解?

我們認為負面氣氛帶來投資機會,令投資者能以便宜的價格買入有助可持續減碳的公司股份。投資者關注這個行業的資本成本,因此拖累其股份表現,但我們相信當中部份公司的業務、收入和盈利前景將保持正面。

氣候方案公司的銷售目標市場仍然穩健。例如,雖然美國的電動車需求令人稍為失望,但中國等地區則繼續增加(佔全球電動車市場約60%,對比美國只有15%)。廣泛而言,邁向全球低碳經濟的全部途徑(可再生能源、電氣化和資源效益)均獲得全面的利好需求趨勢支持。

Q 市場對中國的投資氣氛持續負面。您對此有何觀點?

雖然西方市場憂慮利率可能長時間偏高,但隨著當局推出刺激措施,中國的資本成本正在回落,為本投資領域釋放強勁的增長動力。例如,中國的太陽能安裝量按年增長 160%。單是 2023 年上半年,中國新安裝的太陽能發電容量便相等於整個英國電網。

從政策角度而言,中國當局逐漸相信潔淨技術有助減少對房地產業的依賴程度。因此,可再生能源、電池和電動車成為重點支持領域,以促進增長和就業,並開始帶動個別潔淨技術產品形成龐大的出口市場。

雖然如此,投資者仍必須嚴加挑選。在這個投資領域中,並非所有中國公司都擁有強勁的競爭優勢,而且部份範疇在政策動力的影響下出現供應過剩的情況。基於這個考慮因素,我們認為太陽能價值鏈中的逆變器市場能夠帶來投資於中國的良機;以及電動車價值鏈中的個別優質電池和熱管理零部件等範疇也不乏機會。

Q 您認為哪些領域亦能提供寶貴的投資潛力?

由於生物科技業有助減少食品生產和農業供應鏈的碳排放,因此備受矚目。生物科技也可以在碳捕捉方面發揮作用,例如利用酶進行回收。

此外,全球各地為協助提升能源效益的企業推出更多扶助政策,例如那些研發絕緣技術和其他建築方案的公司。政府逐漸發現,最潔淨的能源是不為大眾使用的能源。最後,展望未來,綠氫可望帶來令人振奮的機會。這是一個非常新興的行業,其中部份公司仍然錄得虧損。我們認為投資者必須聚焦於個別能夠帶來可觀資本回報的公司。儘管如此,綠氫似乎越來越有機會在全球經濟轉型至低碳模式的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

Q 市場目前關注經濟增長可能在2024年放緩,以及美國和其他地區的大選情況。這對氣候方案領域有何影響?

如果經濟增長放緩,週期性較強的公司將比「純」減碳公司擁有較少的短期上升潛力;後者包括較直接受惠於能源轉型帶來的結構性增長的公司,例如:可再生能源價值鏈、公用事業和電動車等,而我們認為投資者應該專注於這個領域。

至於美國政治方面,透過國會大規模撤銷《降通脹法案》(Inflation Reduction Act / IRA)似乎極為困難,特別是由於共和黨州份最能受惠於該法案帶來的就業和增長優勢。《降通脹法案》足以改變遊戲規則,我們仍預期它能支持美國氣候方案領域的發展。然而,媒體消息可能令人憂慮,因而創造入市機會。

作者

Deirdre Cooper
Graeme Baker
Atul Shinh

重要資訊

本文的資訊可能會討論一般的市場活動或行業趨勢,不擬作為預測、研究或投資建議的憑據。本文提供的經濟及市場觀點反映晉達資產管理截至所示日期的判斷,可能會隨時更改,恕不另行通知。概不保證所表達的觀點及意見正確無誤,可能未能反映整個晉達資產管理的觀點,按不同的投資目標可能會表達不同的觀點。儘管我們認為來自外部的任何資訊均為可靠的,但我們並未對其作出獨立審核,因此我們不能保證其準確性或完整性。晉達資產管理的內部數據可能未經審核。晉達資產管理未有提供法律或稅務建議。準投資者在作出與稅收相關的投資決定之前,應諮詢其稅務顧問。

本通訊僅視為一般資訊,並非投資邀請,亦不構成提呈出售。投資涉及風險。此並非對任何特定證券作出買入、沽售或持有之建議。概無聲明任何投資將會或可能取得類似過往的利潤或虧損,或將會避免出現重大損失。本文中提及的證券或投資產品可能未有在任何司法管轄區註冊。

於香港,本通訊由晉達資產管理香港有限公司發行,並未經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證監會)審核。

除非另有授權,否則未經晉達資產管理事先書面同意,不得將本文件資料顯示、複製、傳送或以其他方式提供給任何第三方。©2025年晉達資產管理。版權所有。

所列示的過往表現數據並不反映未來表現。投資者應注意,投資帶有風險。投資者應參閱銷售文件以了解詳情,包括風險因素。本網站未經香港證監會審查。

一經點擊以下投資者關係的連結,閣下將離開專為香港零售投資者提供資料的本網站,進入全球網站。

務請注意,全球網站並非以香港投資者為對象。該網站未經香港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證監會」)審閱。該網站可能包含未經證監會認可的基金及其他投資產品的資料,因此不得向香港零售投資者銷售。該網站亦可能包含據稱由晉達集團旗下的香港境外公司提供或採取的投資服務/策略的資料。

本網站所載的任何產品文件及資料僅供參考,並供位於有關資料及其使用並無違反當地法律或規例的司法管轄區或國家的人士或實體使用。

發行人:晉達資產管理香港有限公司
電郵:[email protected] 
電話:(852) 2861 6888
傳真:(852) 2861 6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