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大部份信貸市場的收益率處於十多年來的最高水平。這個環境利好回報前景;借鑑歷史,投資者買入信貸資產時的收益率最能準確預測隨後數年的回報。收益率高企亦能為信貸投資者帶來相當有用的緩衝作用,以消化來年可能增加的波動。
如果我們從信貸息差(投資者獲得高於政府債券收益率的回報幅度)的角度審視信貸市場的演進過程,便會發現市況明顯波動,因而為主動型投資者創造吸引的環境。
債券市場在2022 年出現熊市,其特徵是投資者作出廣泛和具相關性的拋售,對政府債券收益率上升的反應全面席捲信貸市場的各個範疇,導致整體信貸領域錄得顯著的負回報。相比之下,離差水平在2023年飆升,個別信貸市場的表現迥異。這反映投資者的焦點由宏觀層面轉向微觀層面,並深入檢視個別公司應對加息環境的(不同)能力,信貸息差因此出現顯著差異。這個情況可見於不同的信貸市場部份之內,亦可於市場之間發現。因此,投資者必須嚴加挑選,目前並非跟隨指數部署的時候;現時的環境適合奉行「由下而上」觀點,並採取靈活和不受限制的投資策略。
經濟增長前景疲弱及加息環境將考驗企業的能力,我們預期違約率將回復至約3%的長期平均值,然後再升逾該水平。然而,鑑於目前企業資產負債表較過往週期穩健,若經濟沒有出乎意料陷入深度衰退,我們預計違約率不會升至傳統的週期高位。
不過,投資者仍必須區分優勝劣敗,而部份市場領域的風險甚高。例如,正如我們在本文指出,高收益債券市場投資者所得到的回報,並不足以補償他們承擔的違約風險。
在收益率上升之下,企業的基本因素展現驚人的韌力,特別是美國,這主要歸功於不少公司在過去十年成功鎖定甚低的融資成本。
雖然未來12至24個月的基本因素可能轉弱,但由於起初的利息覆蓋率(歷史新高)或槓桿率(歷史新低)為信貸市場帶來穩健的基礎。不過,如上文指出,審慎選擇是最重要的因素。
由於並非所有公司都可以鎖定低息,而這些公司似乎表現脆弱。較低質素的貸款市場環節出現這個情況,其資本結構中有較多以浮息發行的債券,而這個市場的降級情況多於升級。即使是貸款市場亦有具投資價值的領域,特別是在高質素、短年期的範圍。
我們預計信貸市場將繼續出現高離差和高分歧的情況,因而為各個信貸市場領域帶來機遇。我們特別看好結構性信貸市場,因為承擔信貸風險的投資者可以從中獲得相當豐厚的報酬。其他領域方面,銀行業擁有可觀的投資價值:在銀行資本等後償部份,其估值較低評級的高收益市場吸引;而相較普遍的投資級債券,大型全國龍頭銀行的高級債券也顯得甚具吸引力。
整個資產類別的收益率處於歷史高位,有助整體需求保持強勁。在2023年,投資者青睞投資級債券和政府債券,而這些是本資產類別中質素較高的範疇。展望2024年,我們預期投資者對更廣泛信貸市場機會的需求將會增加。信貸資產類別的收益率甚少高於多種股票產品目前的股息率,因此從風險與回報角度來說令信貸更顯得吸引。當投資者對利率走勢感到較安心時,我們預期他們將會開始相應調整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