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投資觀點:中國債券

從挑戰到清晰形勢及變化

黃志忠 (Wilfred Wee) 和蕭光平 (Alan Siow) 闡釋在經歷艱困的一年後,對估值造成的影響;為何投資者應預期政策將轉趨清晰:以及中國當局如何推動積極和顯著轉變的可能性。

2022年11月23日

4分鐘

Alan Siow
與黃志忠 (Wilfred Wee) 和蕭光平 (Alan Siow) 的問與答

中國債券

收聽黃志忠 (Wilfred Wee) 和蕭光平 (Alan Siow) 探討中國固定收益資產類別的前景。

Q 中國政策制定者如何反全球趨勢而行?這對資產類別又有何影響?

在貨幣、財政以至工業等多個範疇的政策上,中國的方針與全球其他地區截然不同,例如是疫情應對措施。這致使其表現有別於多個已發展市場,中國的在岸債券市場尤其與眾不同,凸顯出該資產類別可為投資者的投資組合帶來強大的分散投資優勢。

Q 全球事件在推動資產類別表現方面發揮了甚麼作用?

全球債券市場正經歷艱難的一年,主要因素是聯儲局收緊貨幣政策以應對通脹,導致美國利率上升。這拖累中國貨幣的相對價值,以及以美元計價的離岸債券市場表現。相比之下,增長乏力及通脹相對溫和等國內因素推動中國在岸債券市場,有助資產類別的相關部分免受全球主要不利因素影響。

Q 中國的「零感染」政策對經濟有何影響?該政策有可能改變嗎?

為應對2019新冠病毒疫情而採取的封鎖措施限制中國的經濟活動,拖累服務業、消費支出及旅遊業,並導致市場投資氣氛疲弱。鑑於有關當局不斷重申將堅守清零政策,市場已習慣性地預期中國將「堅定不移地」維持此取向。這意味著若中國控疫政策取向出現任何放寬的可能性,將向市場傳遞強烈的訊息,最終或會釋放市場參與者的動物本能,而近期的事態發展令人樂觀。

自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結束以來,我們留意到中國政府的取態與實際執行控疫限制措施之間存在超出預期的差異。中國領導人再次出訪(包括習近平出席二十國集團峇里島峰會),並歡迎外國代表團訪華。11月初,自疫情爆發以來首次舉辦北京馬拉松。此外,中國降低入境檢疫要求,多個城市和省份宣布進一步放寬地方限制,並下調檢測次數和頻率要求。雖然中國仍然實施封鎖措施,但與2022年初相比,有關措施更針對性而持續時間亦較短。這些初步放寬受市場歡迎,並可能代表中國「清零」政策重要的轉捩點,為2023年帶來更具建設性的市場環境。

Q 經歷充滿挑戰的一年後,中國房地產市場前景如何?

這很大程度取決於中國整體經濟政策的取向。中國已經舉行五年一度的全國代表大會及作出相關人事變動,我們預計這方面將開始明朗化。鑑於房地產行業對中國經濟舉足輕重,我們預期當局將在2022年已有的基礎上推出更多扶持措施。11月初,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及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聯合宣布一系列政策,旨在切實改善房地產發展商在岸經營和融資狀況,正好支持此觀點。所宣布的政策就如久旱逢甘霖的及時雨。儘管在中國最重要的企業界經歷充滿挑戰的時期後,投資者對此有一定程度的存疑是可以理解的,但此政策轉向的潛在意義不容忽視。

儘管近期政策轉變的整體基調和方向非常受市場歡迎,但政策能否成功應對該行業的挑戰,將取決於全國在2023年實施和執行的速度和決心。房地產行業的債券估值開始對政策轉向作出反應,但整體所反映的仍是過度悲觀的市場環境。我們認為此環境出現的機會越來越低,特別是若當局繼續採取更具建設性的方針。我們相信,即使環境持續充滿挑戰,基本因素良好的企業將繼續營運,而部分陷入財困的公司將在未來數月重新站穩陣腳,這對有耐性的投資者而言可能是非常吸引的領域。

Q 您對美元有何看法?這對人民幣有甚麼影響?

基於兩個原因,我們相信美元在2022年的強勁升勢將在2023年某個時候失去動力。首先,聯儲局的加息周期可能在年內結束。其次,我們認為全球增長平衡可能從西方轉向亞洲。我們亦發現支撐人民幣的強大基本因素:中國對歐洲的貿易順差是疫情前兩倍,而對美國的貿易順差甚至高於2018年貿易關稅戰期間的水平。就基本因素而言,人民幣有很大發展空間。

Q 中國如何應對氣候變化風險?這對長期投資者有何影響?

很少國家可以自稱在這方面做得足夠,中國當局可能認為其正作出重大承諾,而且肯定不會在氣候政策方面落後。在2022年影響中國多個地區的旱災及熱浪只會令當局更加積極。中國將氣候變化視為少數可與全球其他地區發掘合作機會的領域之一,我們認為中國將在未來數年繼續把握相關機會。這應能為投資者提供吸引的機遇,以可獲取利潤的方式為淨零轉型融資。

一般風險。 所有的投資均涉及資本損失的風險。投資價值及任何由此而來的收入,均可跌亦可升,並可能會受到利率變化、貨幣波動、一般市場情況和其他政治、社會及經濟發展,以及投資策略所投資的資產特定相關因素的影響。若任何貨幣有別於投資者的本國貨幣,回報可能受貨幣波動的影響而增加或减少。過往表現並非將來表現的可靠指標。如發生環境、社會或管治相關的風險事件或因素,可能會對投資價值造成負面影響。

特定風險。 新興市場 (包括中國): 此等市場由於在法律、政治、經濟或其他系統上發展較落後,因此,相對發展較完善的市場會有較高的財務損失風險。

Alan Siow
投資組合經理
Alan是晉達資產管理固定收益團隊的投資組合經理,負責新興市場投資評級公司債券及全方位中國債券。在加入公司之前,A......

重要資訊

本通訊的內容僅供已具備金融市場知識的讀者參閱。

本通訊僅視為一般資訊。本文件中的任何內容均不應視為簽訂任何合同、投資意見、任何類型的建議、招攬客戶,或投資於任何特定策略、證券、衍生工具或投資產品的要約。本文件的資訊可能會討論一般的市場活動或行業趨勢,不擬作為預測、研究或投資建議的憑據。本文件提供的經濟及市場觀點反映晉達資產管理截至所示日期的判斷,可能會隨時更改,恕不另行通知。所表達的觀點及意見將會受利率及一般市場情況轉變,以及其他政治、社會及經濟發展的影響。概不保證所表達的觀點及意見正確無誤,可能未能反映整個晉達資產管理的觀點,按不同的投資目標可能會表達不同的觀點。儘管我們認為來自外部的任何資訊均為可靠的,但我們並未對其作出獨立審核,因此我們不能保證其準確性或完整性。晉達資產管理的內部資料可能未經審核。晉達資產管理未有提供法律或稅務建議。閣下應自行決定是否信任本文件所載之資訊。投資者在作出任何投資之前,應諮詢其法律、稅務及財務顧問。過往表現不應被視為將來表現的指標。投資涉及風險;可能產生損失。此並非對任何特定證券作出買入、沽售或持有建議。

本通訊可能載有連至由第三方發佈或營運網站的連結。提供此連結不代表對第三方網站中所包含的任何信息有任何關聯、贊助、認可、核准、驗證或監控。晉達資產管理並未審查任何第三方網站的準確性或完整性,亦不對任何第三方網站的內容承擔任何責任,閣下需承擔使用或連至該連結的風險。

除非另有授權,否則未經晉達資產管理事先書面同意,不得將本文件資訊顯示、複製、傳送或以其他方式提供給任何第三方。©2023年Ninety One。版權所有。由Ninety One發行,2022年11月。

所列示的過往表現數據並不反映未來表現。投資者應注意,投資帶有風險。投資者應參閱銷售文件以了解詳情,包括風險因素。本網站未經香港證監會審查。

一經點擊以下投資者關係的連結,閣下將離開專為香港零售投資者提供資料的本網站,進入全球網站。

務請注意,全球網站並非以香港投資者為對象。該網站未經香港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證監會」)審閱。該網站可能包含未經證監會認可的基金及其他投資產品的資料,因此不得向香港零售投資者銷售。該網站亦可能包含據稱由晉達集團旗下的香港境外公司提供或採取的投資服務/策略的資料。

本網站所載的任何產品文件及資料僅供參考,並供位於有關資料及其使用並無違反當地法律或規例的司法管轄區或國家的人士或實體使用。

發行人:晉達資產管理香港有限公司
電郵:[email protected] 
電話:(852) 2861 6888
傳真:(852) 2861 6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