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為疫情復甦的先鋒
中國的正常化道路可為其他國家解除封鎖提供指引,而投資者可從哪裡尋找機會?
2021 M11 24
4分鐘
要了解中國的情況,必須認識到中國的貨幣和財政週期與其他主要經濟體並不同步。中國一直致力於去槓桿化,部份高槓桿的房地產開發商因此受到影響。此外,投資增速放緩及近期部份地區電力短缺,亦導致經濟放緩程度較原先所預期的更為嚴重。因此,這確實是多事的一年。但相對而言,我仍然認為受新冠疫情影響的2020年更令人難忘!
個人來說,我持樂觀態度。中國決策者正為更寬鬆的經濟環境作準備,這可望為2022 年的市場復甦提供支持。我們需要了解「共同富裕」的目標將導致國內增長放緩,但這可望令增長更平穩及廣泛分散。
在 2021 年回調後,中國公司的估值倍數處於適度水平,以實現其增長。鑑於國內外的投資者提供強勁的資金流入,技術因素正面,反映了早期機會的存在,且這些機會正不斷擴大。
地緣政治的緊張局勢,尤其是與美國的緊張關係將會持續,但專注於中國國內的公司可有效抵銷相關的影響。我們亦對估值倍數過高且超越其盈利潛力的公司保持警惕。
我們對能源、原材料和資訊科技行業持偏高比重。相反,我們對營運動力特別疲弱的房地產和消費行業持偏低比重。 此配置與我們從定量篩選所得的傾向一致。